搭建平台协同开展“卡点”攻关

2025-01-20 杏彩平台地址-双室炉

  1月10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入驻企业三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做试验。本报记者 赵 杰摄

  2024年10月,在唐钢2050热轧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卷取工艺优化后的品种钢产品质量。(本报资料片) 赵 辉摄

  协同创新,是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内容。

  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认为,应瞄准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短板弱项,在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联合开展“卡点”攻关、促进成果落地转化等方面着手,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京津科学技术创新要素密集,是创新的“富矿”。承接好这些创新要素,要有平台做载体。

  如何更好地发挥国家级平台作用,聚合京津创新要素,精准服务河北主导产业,是省人大代表、省科学院党组书记刘春成一直关心的问题。

  2022年成立的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中心,去年结合京津等地创新资源,围绕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生物医药等领域布局建设了5家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等。刘春成代表说,建立国创河北中心,主要是为了培育专业平台,挖掘河北企业技术攻关、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需求,与京津创新资源对接。

  今年,国创河北中心将聚焦河北省8大产业、各市22个主导产业和10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在5个国家级高新区、7个经开区和167个县(市、区)做好“传感器”节点建设,持续挖掘省内创新需求。

  刘春成代表表示,应进一步强化对京津创新主体辐射的承接能力,链接京津域内国家级科学技术创新平台资源,全力推动“政产学研用金”各类高端创新要素高效融合,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变革、助力产业能级提升,助推河北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省实验室也是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2024年12月3日,燕赵钢铁实验室正式揭牌,这是河北首个省实验室,还是国内首个聚焦钢铁领域研究的省实验室,目前正在开展高品质高温合金材料制造等36项技术攻关。

  “我们要借力京津丰富的科学技术创新资源。”省人大代表、河钢集团战略研究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京雷建议,以省实验室为平台,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层次地融合,打造钢铁领域世界一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保定中关村是中关村在京外成立的首个创新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来,累计引入京津企业近130家,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0余家,有力促进了协同创新。

  省政协委员、省科技厅国际合作处处长张洁介绍,近年来,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等多个合作平台相继在河北落地。其中,引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省外“双一流”建设高校,建设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等9家河北省合作共建科技平台示范基地。

  张洁委员建议,未来河北应继续面向重点主导产业,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用产业规模和应用场景集聚高端创新资源。

  企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省人大代表、河北瑞兆激光再制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宏升说,他们专注于机电再制造这个细分赛道,逐渐成长为国内再制造领域领军企业,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靠的就是技术创新。

  但是,面对“卡脖子”难题怎么办?韩宏升代表认为,可以抓住重点领域、关键节点,开展京津冀三地联合技术攻关,促进协同创新深层次地融合,获取最大增值。

  “我们与天津工业大学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在激光熔覆再制造、异形工件加工、工装定位等方面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韩宏升代表说,如今他们的激光熔覆技术不但可以修复破损机电设施,还能对产品性能进行改进提升。

  “‘小巨人’是解决‘卡脖子’难题的生力军。”张洁委员表示,应统筹京津创新资源,对专精特新“小巨人”进行精准服务,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技术力度,取得更多自主创新成果。

  前不久河北省公布的2024年县域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监测评价结果显示,邢台市新增4个A类县,数量全省第一。省政协委员、邢台市科技局局长李文阔认为,瞄准技术“卡点”开展攻关,提升县域科技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应更大限度发挥好科技特派团的作用。

  他建议,围绕企业实际需求,积极对接京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质资源,发挥京津科技人员的突出作用,帮助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完成成果转化。

  针对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张洁委员建议,发挥创新联合体作用,深度整合京津冀等地的创新资源,合力破解产业链“卡点”,带动整个行业向前迈进。

  前不久,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迎来几位北京客人,他们是北京交通大学的郭盛教授团队。一场“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双向奔赴”就此展开。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才能更好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也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省政协委员、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负责人王孟昭认为。

  王孟昭委员介绍,依托共享工厂,他们可以将更多科技成果从京津的“实验室”搬到唐山的“货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京津研发、唐山产业化”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2024年11月,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走进唐山高新区暨“百园百校万企”河北科技成果对接直通车唐山高新区专场活动举办,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天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与当地企业进行了对接。

  “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更需打造协同联动的专业化服务生态,让成果走出实验室,落地生金。”省人大代表,唐山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董学忠表示,从源头供给、价值发现、开放共享、场景推介等层面,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日前,省科技厅首批立项支持建设6家示范特色鲜明、引领性突出、产业支撑作用强的河北省科技成果中试示范平台,并分别给予200万元资金支持。其中,沧州市天津工业大学研究院先进膜材料及应用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平台,吸引京津先进的技术落地效果十分显著。

  对此,河北省政协委员、沧州市科技局局长张晓明认为,要着力补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未来科学技术研究+中试+成果转化”创新链短板,探索适合河北省实际的成果转化实施路径,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搭建场景,能有效促进创新供需两方“双向奔赴”。一年多来,河北省发布场景156项,促成签约120项,合同总额5.8亿元,500多项先进的技术成果得到验证应用。

  “以场景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样板的示范带动很关键。”张洁委员建议,要积极探索场景遴选标准、场景征集机制、场景发布模式,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开展场景创新试点,打造一批标杆应用场景。同时,培育壮大场景服务促进机构,建立场景招商促进机制等,加速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记者王思达)

  人民网石家庄1月12日电 (记者李兆民)今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石家庄开幕,会期3天半。来自社会各界的政协委员肩负重托、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共谱改革新篇。…

  人民网石家庄1月12日电 (朱延生)当前,绿色消费在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激发消费潜力、扩大国内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逐渐重要的作用。如何让更多企业意识到绿色品牌的价值,在产品研制、生产流程以及市场营销等环节,融入系统性的绿色理念? 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省绿色产业协会会长左克永接受采访。…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