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中流勇争先

2025-02-03 杏彩官网注册地址

  2025年1月22日至24日,新春佳节前,习再次到辽宁考察调研。从葫芦岛到沈阳,再到本溪,深入农村、市场、社区、企业考察,一路上问冷暖,听民声、看变化、谋发展……

  这是习在党的二十大后第一次到辽宁考察,也是今年第一次到地方考察。

  距离上次来辽宁考察,时隔不过两年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先后4次来到辽宁。十二载时光荏苒,在习的指引下,辽宁振兴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转折性、历史性进展。

  升腾起势的蝶变中,辽宁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上奋勇争先——GDP增速连续8个季度赶上或超过全国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近十年来最好水平,粮食单产在13个粮食主产省中排第二位,财政民生支出比重连续超过75%。

  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2280酸洗轧机联合机组机器轰鸣却不见人奔忙。301米长的生产线个控制模型实现整条生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从上料、拆卷、拉矫、酸洗到成品卸卷,生产流程有条不紊。

  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2280酸洗轧机联合机组冷轧板生产线。本钢集团供图

  这条产线是目前世界上最宽幅的冷轧板生产线mm。原来汽车厂用两张钢板焊接起来后才可以做到的宽度要求,现在一张超宽幅钢板就可以了。

  通过集控技术的应用和对产线控制模型来优化,这条生产线的运行精度和效率也慢慢变得高,产品合格率提升了10%,产线日下午,习在本溪市考察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车间。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今年1月23日下午,习来到本溪市考察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在集控中心了解集控智能系统运作情况,在车间了解冷轧工序、技术创新、产品性能后,习说:“本钢是我们的祖国的老企业,这些年焕发青春!”

  从2013年习首次到辽宁考察调研开始,“创新”这一关键词被反复提及。2023年9月7日,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强调:“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学技术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

  链上工业互联网的“沈鼓云”让年逾“90”高龄的沈鼓集团,实现了从生产商向服务商华丽转身;去年底,新松集团推出全球首台空集装箱堆码机器人,实现了“人在办公的地方,车在港口行”;辽阳石化攻关全球首套千吨级超重力烷基化工业试验装置,建成的国内最大低温余热回收系统节能创效上亿元。

  沈阳航空、沈大工业母机和大盘绿色石化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辽宁产”大国重器不断涌现,新型隐身战机歼-35A惊艳亮相、1000千瓦级内电混合动力机车研制成功、全球最大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用曲轴成功下线A飞机在滑行(资料照片)。陈阳 摄

  这背后是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2024年,辽宁研发投入增速6年来首次超过全国水平,投入强度创10年来新高。

  1月23日上午,习来到沈阳市大东区长安街道长安小区,了解当地优化便民惠民服务、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情况。

  这是一个有30多年历史的老旧小区,2000多个居民里,超过四成是老年人。2023年,小区内13栋住宅楼和公共区域全部实施整体改造。老旧锅炉房,改造成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旧烟囱按居民意愿予以保留并做改造,留住工业城市的历史记忆。

  去年,长安社区还成为辽宁省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如今社区里设施更完备、功能更齐全、服务更便捷。除了“标配”的社区食堂外,阅览室、书法室、排练厅、老年服务站等一应俱全,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场所的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

  1月23日上午,习在沈阳大东区长安街道长安小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考察。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当天上午,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习还饶有兴致地欣赏了社区退休人员表演的笛子合奏曲。他深情地对大家说,过好春节意味着新一年有一个好的开端,家家户户幸福生活、老老少少开心快乐,就是人间美景。我们要一起努力,让这美景越来越靓丽。

  在长安小区考察时,习指出,城市更新要因地制宜,同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一切着眼于便民、利民、安民,特别要更好地关心呵护“一老一小”。

  2022年8月17日,习在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老年餐厅,同正在用餐的老人们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2013年,习走进沈阳市多福社区,他提出要加强社区服务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服务;2018年,在抚顺市东华园社区,他实地了解采煤沉陷区避险搬迁安置情况;2022年,在沈阳市牡丹社区,他指出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建立特聘设计师制度,搜集民意满足需求;改造后,搭建多方合作协商平台,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近年来,辽宁省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居民乐享幸福新生活。

  墙体贴上保温层、煤水电气管网改造、电线网线入地……一项一项工程,让老小区旧貌换新颜;社区里建起老年食堂、老年活动中心,街头巷尾新增口袋公园……一点一滴的改变,老百姓感受最真切。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辽宁从人民群众的朴素愿望中找到工作着力点,一个个“民生愿景”正在一步步变成“幸福实景”。

  “新宅温馨恩似海,佳节喜乐福如山。”葫芦岛市绥中县明水满族乡“祝家新村”里,王宝维家中崭新的春联诉说着几个月间天翻地覆的变化。

  那场水灾中,祝家沟村51户村民住房受损。受灾最严重的祝家沟西组41户采取异地集中重建方式安置,新家的地势更高,也能更好地防范洪水。

  “祝家新村”里,水泥路面通到每家每户门前,路两侧都种了树,安装了路灯,还挂上了一排喜庆的红灯笼。人民网记者 邱宇哲 摄

  祝家沟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照片墙记录着“祝家新村”从无到有的变化——不到两个月时间,完成选址拿地、平整土地、规划设计、施工建设41户房屋和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全部内容,奇迹般造出一片“新村”。而这,只是葫芦岛市灾后重建的一个缩影。

  2024年8月25日起,灾区道路、电力、通信“生命线”基础设施迅速全面恢复;9月1日,全市160所受灾学校全部如期安全开学;9月底前,7250户维修住房全部竣工入住;11月3日,全市5447户重建住房全部完工具备入住条件。

  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对葫芦岛灾后重建提出的要求,今年年底,或再用一年时间,全面恢复灾前水平并实现新的跃升。

  截至去年底,葫芦岛市13.9公里国省干线公里农村公路完成路基重建;512处损毁农村供水工程全部完成应急修复,37座水库完成除险加固。全市7971栋棚体无损棚内水浸大棚全部恢复生产,3134栋部分损毁大棚全部修复并全部定植;1046栋倒塌大棚完成重建,其中945栋已定植。

  如今,一片片沟壑纵横的洪灾损毁地恢复成良田,一栋栋新建的大棚内已生发出绿苗,重建住房内升起袅袅炊烟,百姓生活回到正常状态……

  2022年北方雨水偏多,辽宁入汛以来出现多轮强降雨过程,导致农作物受损、群众财产损失。当年8月16日至17日,习在辽宁省锦州市考察期间,在听取辽宁省防汛工作汇报后,他指出,要做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帮助受灾群众尽早回到正常状态生产生活。

  今年1月22日,农历北方小年,正在辽宁考察的习冒着严寒沿着山路乘车近一个小时,来到葫芦岛市绥中县祝家沟村,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实地察看去年洪涝灾害后当地恢复重建情况。

  1月22日下午,习在葫芦岛市绥中县明水满族乡祝家沟村考察时,同村民王宝维一家围坐一起拉家常。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房子被淹东西损失了多少”“建新房政府救助了多少,自己花了多少”“家庭收入主要靠什么”走进搬入新居的王宝维家中,同一家人围坐一起拉家常。习说,你们的希望也就是我们的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把幸福生活过得更好。

  在祝家沟村,习同乡亲们说,去年葫芦岛市遭受严重洪灾,我心里一直牵挂,春节前来你们这里看一看。去年全国发生了不少自然灾害,我相信所有受灾地区的恢复重建都会有一个好的效果。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就是大家的强大依靠,一定会帮大家克服困难、重建家园。

  这个春节,葫芦岛市1.6万余户受灾家庭都会跟王宝维家一样,在新居度暖冬。

  “希望辽宁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上勇于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这次考察调研中,习为辽宁的全面振兴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辽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之年,辽宁4200万人民群众正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状态,奋力夺取首季“开门红”。

  1月26日,辽宁各地迎来降雪。瑞雪兆丰年,大雪覆盖下的黑土地,更是希望的热土。


>